或許是因為距離近加上語言相通,現在台灣有越來越多香港遊客,不過日前卻有香港網友認為,台灣被過於美化了。他表示,台北在香港人看來只是個三流城市,台灣的國際地位連中環(註;如下圖/第一財經日報-東方IC)都比不上,甚至還說,「一看到風化新聞就知道是台灣。」該網友更直言,台灣就只是用正體字的大陸。
其實2012年11月,曾到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念了一學期書的陸生「Fanfan Chou」,就在豆瓣社區痛批文大「弱爆了」,甚至直言「你們的經濟搞成這樣!!!太!正!常!了!!!」此事在2013年初被爆出後,引起不少討論。
暱稱「希特拉Hitler」的香港網友則是於5月份在高登討論區po了篇《有冇人覺得其實台灣比好多香港人美化左》(有沒有人覺得其實台灣被好多香港人美化)。文中提到,台灣風化案多、城市落後、基礎建設差、政治黑暗,自以為是世界中心,但國際新聞非常少;他還說台灣看似民主,人民卻沒有民主素養,充其量只比印度好。
45屆終極和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陳進于一九O七年出生在新竹香山商人之家,父親經商致富,也收藏字畫自娛,但家族中似乎並無繪畫傳統。陳進與生俱來的藝術才華是在就讀台北第三高女時,被她的日本水彩畫老師鄉原古統發現的。在父親的支持下,十九歲的陳進考入東京美術學校,成為第一個赴日本學畫之台灣女子。一年級便以膠彩畫〈罌粟〉、〈潮〉、〈姿〉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,與林玉山、郭雪湖被譽為「台展三少年」,震驚畫壇。
一九三四年完成「合奏」,細膩優雅之閨秀畫,贏得日本畫家最高榮譽,入圍日本第十五屆帝展。與〈合奏〉一樣,陳進以富貴之家生活優渥的女性為題材的〈優閒〉、〈化妝〉,工筆細細描繪背景鑲嵌螺鈿的屏風,或美人斜倚讀《詩韻全集》的精美古床,穿著典雅華麗,含蓄的閨秀與精密勾勒名貴傢具相映襯,陳進為我們展現一個市井小民所不熟悉的階級,可貴的是,畫家生活在這錦玉叢中並沒有因物質而弱畫了她的藝術。
陳進對繪畫專注而沈迷,遲至四十歲才結婚,婚後藝術與生活結合為一,題材擴展至花卉、家庭。她又虔誠信佛,亦作佛教畫。繪畫風格寫實,不脫閨秀氣質。一九五六年,開第一次個展,頗受好評。她終生與繪畫為伍,長達七十年。陳進身為女性,又出身世家,在風氣未開的時代,即投入繪畫,且終生以為志業,顛覆女性不能成為職業畫家的論述。八十年代後,本土美術開始受注意,默默耕耘從未間斷的陳進,有如出土人物般,終於受到肯定與贊譽。
古時女性,如受過良好教育的閨秀名媛,專心投入藝術創作,將之當做個人事業生命來完成的,是少之又少。西方女性主義者認為這與她們的才華無關,西方女性與上流社會的男性一樣,必須面對社會、家庭太多的要求與期望,因之無法像職業畫家一樣,能學而專精,反而只是到藝術領域裡玩一玩而已。回頭看中國歷代希罕珍貴的女畫家,如明朝仇珠、清末任霞得等人,幾乎毫無例外全都生長在擅寫丹青的家庭裡。今年剛去世的台灣女畫家陳進不僅顛覆了西方女性主義者的論述,也推翻了中國古代女畫家的學畫途徑。
45屆終極和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流浪者之歌──舞動台灣的林懷民【聯合報╱須文蔚】
林懷民在紐約郊區當侍者。有一天他在大廳值班,一個客人給的小費,嘩啦啦地從指間散落地上。從小衣食無缺的他發愣了:該怎麼辦?要呢?還是不要呢?......
小作家的密謀
1961年還在台中一中初中部的林懷民,叩響了《聯合報》副刊主編林海音在台北重慶南路三段宿舍的大門,親切的文壇大師接見了他。
林海音剛採用了他的一篇小說〈兒歌〉,對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能夠嫻熟運用蒙太奇般的手法講故事,感到無比的好奇,於是把他引進狹仄的客廳裡,兩人暢快地交換了寫小說的想法與技巧。林海音覺得林懷民像一個熱切的冒險家,一股腦想闖進文學的國度中,於是鼓勵地說道:「好好的寫下去!有新作品就寄來《聯副》。
45屆終極和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